建國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成立於2021年8月,由「圖書館」、「電子計算機中心」與「校務研究辦公室」合併而成,隸屬於全校之一級單位,置圖資長一人,分設圖書服務、軟體設計、數位學習、網路服務四組及校務研究辦公室。
圖書資訊處綜理全校之電腦及網路資源、校務行政系統開發與維護、圖書與視聽資源採購、借閱、期刊流通、電子資源查詢以及學生學習成果彙總、校務研究等服務。
圖書館沿革
民國108年
1月,試辦調整開館時間:星期四晚上閉館,星期六開館時間為9:00-13:00,取消期中及期末考前二週星期日開館。
3月,感謝傑出校友及校友總會捐款改造圖書館三樓參考工具區,以全新風貌提供讀者休閒閱環境。
3月,圖書館空間改造:教師休息室、吧檯閱讀區。
4月,協辦人工智慧訓練活動。
9月,主機房新購光纖通道磁碟陣列系統,並重整電力系統與環控系統。
民國107年
6月,將五樓資訊視聽組辦公室改建為討論室。
7月,圖書館空間改造:三樓入口閘門及多用途活動室。
8月,通識中心楊斐芬老師接任圖書館館長。
10月,辦理「圖書館小劇場」活動,看電影還可以摸彩獎品。
11月,圖書館空間改造:新增五樓會議桌,供學生討論功課用。
12月,至餐廳辦理「行動圖書館-借書袋著走」活動。
民國106年
1月,搬遷書附光碟區,由五樓移至三樓。
2月,建置館藏查詢系統智慧型手機介面。
4月,導入論文比對系統。
7-8月,完成3-5樓、B2密集書庫整架工作。
7-8月,空間改善工程:三樓多功能活動室拆除隔間牆及更新木地板、無障礙廁所改善工程、增設三樓大廳垃圾桶櫃、吧檯及休憩桌椅、圖書採編組及資訊視聽組辦公區整併搬遷。
8月,中區技專校院校際聯盟--圖書館「線上申請跨校借書」系統正式上線,由本館自行開發供中區技專校院各圖書館使用。
9月,申請伺服器憑證,逐步將網站通訊過程使用 HTTPS 加密。
12月,推薦本校校友莊文欽董事長,獲選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社會服務獎」。
民國105年
1月,建立「建國科技大學圖書館」Facebook粉絲團,以協助推廣活動訊息。
3月,啟用圖書館新網站,讓圖書館網站適用於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瀏覽。
8月,重整五樓視聽區公播線路及電源控制系統。
9月,優化館內人力資源:原兩名學生雇員陸續改為大學畢約聘,有助於抒解館內三部值班及繁瑣行政業務的壓力,並同時進行館內三組之人力及業務調整。
11月,設置室內中華電信無線網路基地台。
12月,主辦2016年中部大學校院圖書館聯盟聯席會。
民國104年
5月,修改「圖書館使用及管理辦法」,提高各類讀者借閱冊數:學生20冊、研究生30冊、職員30冊、專任教師40冊。
8月,完成閉館盤點及比對分析工作,另搬移94年以前出版之圖書(計37,978冊)至B2密集書庫三。
10月,開始實施逾期書採繳納滯還金,借閱圖書/視聽資料/期刊逾期超過14天未歸還,自第15天起計算每冊(卷、片)每日逾期滯還金新臺幣五元。
民國103年
1月,整合圖書館資訊系統,所有帳號、密碼認證統一以「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為主。
3月,完成「建國科技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整合至國家圖書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5月,完成第三密集書庫招標作業,分三期付款,於104年7月建置完成。
10月,完成「自助借書機」建置,提供讀者更便捷的借書方式。
民國102年
5月,整建圖書館主機房網路工程,提供更穩定網路環境。
6月,購置「行動閱覽器」,提供師生於館內行動閱讀電子書、電子期刊。
6月,「建國科技大學教師評鑑辦法」通過教師上傳研究成果至機構典藏績效列入教師評鑑計點。
9月,辦理「融滲式教學研習會」,宣導如何將圖書館資源整合至教學課程中。
12月,建置「VOD隨選視訊系統」提供師生便利的電子資源查詢方式。
民國101年
6月,參加中區教學資源中心圖書代借代還服務,促進校際間資源交流。
8月,整建五樓視聽區域及視聽設備,提供32吋至42吋液晶螢幕及舒適座位吸引讀者入館欣賞電影及教學影帶。
11月,建置「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提供師生便利的電子資源查詢方式。
民國100年
3月,通過圖書館利用教育推廣要點。
6月,新建「建國科技大學機構典藏」平台。
8月,完成3-6樓座位式查詢電腦設備之更新。
9月,完成圖書館核心系統之異地備援。
11月,實體館藏突破30萬。
12月,推動教職員工生眷屬志工服務。
民國99年
8月,完成利用地下一樓「利用教育室」電腦設備及廣播系統更新。
民國98~99年
陸續完成地下二樓第二密集書(一、二期工程)之建置,並完成中西文圖書之移架、整架工作。
導入全新自動化系統,99年5月採斷點上線方式,全系統順利轉換,12月完成驗收;新系統為符合國際標準之資訊系統,有利於提昇效能穩定度和服務品質。
民國98年
5月,於圖書館三樓櫃台左前方建置80吋紅外線感應多點觸控式導覽系統。
8月,完成3-6樓開架圖書之磁條張貼,完善館藏保全機制,開放攜書入館政策。
民國97年
4月,完成閉館盤點及比對分析工作,計修護圖書或重整書目、註銷早期電腦書及可能遺失清單各約三千餘冊。
民國96年
5月,建置「建國科技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8月,通識中心甯慧如老師接任圖書館館長,時館藏已達23萬冊(紙本)。
10月,將原位於五樓視聽辦公室內僅3.6平方公尺舊機房裁撤,另於六樓新建圖書館主機房,面積約17平方公尺,預估可供中長期發展所需。
民國95年
建置節電管控系統,並導入「ERMG電子資源整合管理系統」。
10月,完成視聽館藏磁條張貼,並配合無限射頻RFID電子偵測管控視聽資源。
民國94年
承辦「中區技專院校校際圖書館互借聯盟會議」及開發線上聯合借閱查核系統。
11月,資訊組換裝電腦主機及增設圖書館專屬ADSL光纖網路、無線上網設備,強化資訊化的發展。
民國93年
8月,本校奉教育部核准改名為「建國科技大學」,由華中興老師擔任圖書館館長;加上入中部大學圖書館聯盟,增加教師研究資訊的來源與提供館藏互借。
民國92年
進行館藏總盤點,重新登核館藏各類資料。(原各系皆有分館)同年11月,辦理彰雲嘉地區15所大專校院聯盟圖書館館際合作會議。
民國91年
8月,華中興老師接任館長(91/8~96/7),同年11月完成遷入新館(今圖書人文研發大樓)工程。新館舍面積共8014平方公尺,藏書達15.6萬餘冊,電子資料庫21種,符合科技大學之水準。
民國90年
5月,首度辦理「中區高中職大學生的知識天空—展望科大資料查找體驗營」,讓參加的高中職學生體驗大學生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
8月,張展源老師擔任圖書館館長(90/8~91/7),籌畫遷館事宜。同年,參加「臺灣電子書聯盟」,以降低館藏電子書採購成本;並逐步規劃導入更多中西文資料庫,進一步充實教學與研究資源。
11月,首度辦理「高中職巡迴書展暨藝文表演活動」開跑,促進與高中職夥伴學校交流。
民國89年
8月,許炎初老師擔任代館長。
民國88年
2月,開始規劃新館。
8月,奉教育部核准改制「建國技術學院」。
民國86年
8月,更新系統,以第二代明宇系統(SCO-UNIX為架構),於技專校院本館率先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民國83年
1月,導入明宇自動化系統(天圖),圖書館作業自此進入「標準化」時代;同時期並開始進行早期期刊、非書資料回溯建檔工作。
民國82~86年
總圖佔地1400 m2,並成立7個系科圖書室,藏書成長至12萬餘冊。
民國82~83年
匯整總圖與科圖,進行書目校正工作,同時期並註銷民國65年之前無記錄之館藏。
民國80~81年
建檔各系科圖書室之圖書,將電子、電機、機械、土木科圖書室完成第一期書目建檔工作。
民國78~79年
自行開發設計自化軟體(以流通為主),並開始進行館藏建檔工作。(迄81年第一期建檔結束)
民國75年
8月,許炎初老師接任圖書館主任(75/8-88/7)。
10月,圖書館針對館藏進行重新分類及編目的工作,並初步建立卡片制度。(中文書分類採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編目採用中國編目規則,作者號採五筆法;西文書採杜威分類法「DDC」,西文編目採美國編目規則第二版,作者號科特法。)
民國71年
8月,賴瑞新老師任圖書館主任(71/8~75/7)。
民國70年
8月,柯王孫鵬老師任圖書館主任(70/8~71/7)。
民國52~58年
館舍面積共540 m2,藏書6萬餘冊。
電子計算機中心沿革
電子計算機中心成立於民國七十一年七月,當時編制為二級單位,隸屬於教務處管轄;民國八十八年教育部核准本校改制為「建國技術學院」,電子計算機中心成為一級單位,並隨之成立設軟體研發組、網路系統組及教育訓練組三個組;之後教育訓練組改名為知識管理組;民國九十一年為擴大整體行政運作空間,電子計算機中心搬遷至圖書人文物大樓;在民國九十三年八月為順應電腦遠距數位學習的趨勢及依照教育部要求,成立了遠距教學組;於民國九十八年八月為加强師生電腦各方面的服務,新成立資訊整合組,負責全校性經常採購之電腦軟硬體審查與管理,並統整電子計算機中心對外服務窗口等資訊服務,由於原知識管理組未能發揮預計功能,故予以裁併,另外,網路系統組改名為網路服務組,軟體研發組改名為軟體設計組,遠距教學組則依數位化趨勢改名為數位學習組,民國一百零柒年七月廢除資訊整合組,資訊整合組的原本的業務工作,由編制的三組承接。
電子計算機中心主要負責全校網路化、資訊化建置與管理、數位化教學等技術支援相關業務,由於網路資訊技術與知識日新月異,為能與時並進,因此電子計算機中心的各組服務名稱改為更貼切的相對應的組織名稱與功能,以配合全校師生各種資訊e化服務需求,尤其近年來雲端運算與行動通訊技術蓬勃發展,電子計算機中心除加強相關知識與技能提升,更必須制定對應策略與步驟以因應外在環境各種變化。電子計算機中心將一本初衷,配合政府與學校政策,隨時調整內部工作職掌與組織功能架構外,並將不斷精進本職學能,以服務全校學生與教職同仁。
校務研究辦公室沿革
近年來由於少子化問題與大學數量快速擴張,各大專院校都已面臨多項嚴峻挑戰,包括新生人數減少、部分學生素質降低、學生休(退)學或轉學情況嚴重、及畢業生學用落差或就業困難等問題,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校務管理機制,使校務管理能具體而有效因應外在環境變化,這是所有大學都必須正視的緊迫性問題。 校務研究需要建置一個功能完整且操作便利的資訊系統,內容包括新生身份標註、學生學習歷程、學生學習成果彙總、校務研究公開資訊平台、系所經營與私立技專校院經營指標比較,並透過校務資料庫統計分析,以確實掌握學校目前的營運狀況。
舉凡教學、行政與研究相關問題都與校務管理息息相關,這些問題包括例行性處理事項、緊急性處理事項或特殊性議題等,解決這些問題一般多以經驗法則處理或相關主管共識決議,如能透過校務研究資料庫提供綜合性的決策參考依據,能使校務管理具有量化數據的支持,提高決策品質。
過去建國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本校)校務研究工作任務多分散在秘書室、教務處、學務處及研發處等各一級行政單位,本校目前已設置校務研究辦公室,訂定「校務研究辦公室設置要點」,並持續整合建置校務資料庫,補強校務辦公室專業人員,透過本次計畫所提供資源,將建立校務研究辦公室之永續運作規劃,與辦公室人員專業發展機制,及議題分析之研究設計、研究方法、實施步驟之具體做法,使本校校務管理進入新的里程碑。